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能歌善舞还能自我“复制”,“广东造”机器人融入实体经济
来源: 南方plus客户端      时间:2023-02-19 08:59:14

2月18日,《南方日报》“高质量 开新局——百名记者一线行”栏目,发布《粤产机器人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发展》报道。

在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公司,一台台搭载着激光雷达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来回奔跑。这批工业机器人经过测试后,将奔赴各大制造工厂,成为任劳任怨的“搬运工”。


(资料图片)

今年,因为在《流浪地球2》中出镜,优艾智合的机器人火了。实际上,这些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本研发娱乐机器人的厂商,正纷纷转产服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工业机器人,深入实体经济各大细分领域,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机器人迈向普遍性应用

在佛山狮山镇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非夕科技佛山生产基地仿人化机器人陆续下线。借助机械臂以及摄像头的“火眼金睛”,仿人化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就好似绣花女穿针引线一样灵巧。

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CEO王世全介绍,该公司选择仿人化的技术路径,将从人身上得到的启发移用到机器人的工作形式及相应的产品设计上,让机器人以更加类人的方式工作。

不少粤企也致力于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工作。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公司内,人形机器人不仅能歌善舞、会打“太极”,还能轻松上下楼梯、端茶倒水。近来,优必选也将积累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服务实体经济中,以“AI+机器人”技术推动物流无人化变革,通过智能仓储、智能搬运、智能分拣三大产品线,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深入服务电子、汽车、电商等行业。

伴随着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工业机器人迎来新的“爆发点”。根据最新发布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1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02万套,同比增长56.5%,高于服务机器人增速15个百分点;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7.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

对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分析,机器人不再只是用于展示和娱乐,也不只是应用于某些特定行业,而是真正迈向普遍性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成为推动制造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打破垄断到局部领先

在广州黄埔区瑞松科技园,一条沙滩车产线已经整装待发,将漂洋过海出现在北美的生产车间中。而从这里输出的汽车制造智能装备,已经被送抵丰田、本田、马自达、广汽、比亚迪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车间。

瑞松科技汽车制造智能装备已经服务多家知名车企

在瑞松科技展厅,展示着一系列的市场突破:为广汽传祺汽车首次实现了全产线无人化生产,在产线效能、智能柔性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际一流;为广汽新能源汽车生产首次采用铝制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技术保障,成功打破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从打破垄断到局部领先,广东工业机器人走出了一条从起步时的模仿到创新再到引领的路径。

在位于顺德北滘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中,机器人正组装另一台机器人。这是今年1月启动的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的全自动化产线。对比传统的人力,该条自动化产线单班产能提升50%,工时效率提升超过30%。机器人实现了“复制”自己,也打开了人们对“未来工厂”的想象空间。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广东在机器人产业上素有“尖子生”之称,培育了一批正在崛起的本土“新秀”,如大族、深龙、嘉腾、利迅达、海川智能等。2022年5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系列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表明,广东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3.9%,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第一。

赛特智能董事长李睿表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融入现有的工作流程,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痛点需求。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务实,从流程单一、重复性高的低价值类型工作,到高危环境类型不适宜人类开展的工作需求,再到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需求等如高压电线检修保养、精确度要求更高的手术等,逐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记者】 郜小平 叶丹 李赫

【作者】 郜小平;叶丹;李赫

南方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