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从一开始赢得鲜花掌声,到如今引发“是公益还是生意”的质疑,核心一点,是公众对“公益与生意是否应该‘绝缘’”的认识不一。
据4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家抗癌共享厨房因贴出“告别信”称自己面临经营困难,可能被迫关停,随后成为网络舆论焦点。在不少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后,有网友质疑该共享厨房负责人之一张某某卖惨炒作、消费爱心、家里有数套房、开豪车等。很快,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并通报澄清了张某某名下房产和车辆情况,同时通报了社会爱心人士总计赠予款额579888.25元,款项存在手机支付宝等账户中,均未支出,赠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正在清点中,当事人已停止接受各类社会赠予。对社会爱心人士赠予的款物使用情况,将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监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共享厨房是一些爱心人士在医院周边为病患及家属开设的兼具洗菜、做饭功能的服务场所,通常会收取一定服务费。因在共享厨房做饭比点外卖、到餐馆就餐便宜,且可以自主制作营养餐,共享厨房深受病患家属和网友好评。
网络上对郑州这家抗癌共享厨房的争议主要有两种声音:有的网友认为,共享厨房不应打着公益的旗号做生意,不应卖惨营销、消费公众爱心;也有网友认为,个体做公益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爱心事业是有成本的,赚点钱无可厚非,“非要穷困潦倒才能凸显正义感吗?”
共享厨房从一开始赢得鲜花掌声,到如今引发“是公益还是生意”的质疑,核心一点,是公众对“公益与生意是否应该‘绝缘’”的认识不一。
类似共享厨房这些爱心活动究竟是公益性质还是商业性质,目前尚无明确界定。事实上,一些共享厨房并未声称自己是公益厨房,而是多用“爱心厨房”招牌,店内挂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公益小店”等牌照,其更像是以做生意为基础、兼顾公益的场所。公益与生意可能有交织,再加上当事人未及时公开善款及物资使用情况,难免触碰到公众的敏感点。
近年来,类似的争议不少,焦点之一就是公益与商业的边界不清。比如,有公益众筹平台深陷“捐款1元外搭3元手续费”“善款被分割截留”等负面舆情。如何帮助不时陷于舆论漩涡中的慈善活动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值得认真讨论。
首先,公开、透明应成为慈善活动坚守的行事原则,应大大方方接受社会监督。而从一些公信力较强的公益组织的情况看,其令公众信服的关键正是非营利、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社会效果显著。一些深受好评的寻亲网站、野外救援队,均有较成熟的资金使用及公开机制,哪怕只收到一元钱善款,也会给捐款人寄送发票。
其次,慈善活动的成本如何核定?是否允许其有微利以维持运转?从网友的反应看,人们反感的不是爱心活动赚取一定利润或声望,而是公益与商业不分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我们不能苛求献爱心之人“勒紧腰带”生活,超出通常能力限度的爱心之举注定不可能走远。正如有网友所说:“有很多人需要公益力量的帮助,哪怕它不够完美”。
此外,相关部门及地方慈善机构应给予类似爱心义举更多帮助和指导。比如,江西南昌针对一些公益组织因身份问题难以领到捐赠票据的痛点,下发通知,调整相关工作流程,受到欢迎。
对郑州共享厨房的争议,各方应达成更多共识,让类似爱心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发展。